一个人面对一种宏大的文化,就像一个小孩面对一座大山。尽管住在山脚下,天天看见它,但要真正了解它,几乎不可能。这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与小孩的年岁构不成平等的对话;它的惊人体量,与小孩的躯体形不成合理的互视。
余秋雨 《中国文脉》1

这个小小的城镇有许许多多古老的建筑,木质的阳台窗口,家家户户摆满了怒放的花朵,大教堂的广场上,成群纯白的鸽子飞上飞下,凌霄花爬满了古老的钟楼,虽然它一样的没有高楼大厦,可是在柔和的街灯下,一座布置精美的橱窗,使人在安详宁静里,嗅到了文化的芳香,连街上的女人,走几步路都是风韵十足。
三毛 《哭泣的骆驼》1

现代思想和古代文学的碰撞是一个无法求证的话题。
猫腻 《庆余年》1

我们的文化中一再强化血缘关系所带来的捆绑义务,却从不强调尊重人的个体完整性。也正是因为这些,很少有父母能跨越那道内心的障碍,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成而独立的人去看待,无论他们幼小还是成年。
杨时旸 《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0

如今信息与传播技术(始于印刷术并扩展到互联网)的发达,老年人不再独有对知识和智慧的掌握,他们的地位动摇了,崇老文化瓦解了。
新技术创造了新职业,要求新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破坏了经验和人情练达的独有价值。
阿图·葛文德 《最好的告别》1
新技术创造了新职业,要求新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破坏了经验和人情练达的独有价值。

写书之人,需要深刻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心路历程。而读书之人,亦要有一颗经世之心,悲悯之情。
白落梅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