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简介

    王笛,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历史学家,2015年至2021年间出任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前沿》(FHC)共同主编、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等。作品曾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首届吕梁文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优秀学术著作奖等。 王笛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中心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客座教授,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 王笛的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王笛个人介绍
    年代: 近现代
    主要职业:作家
    查阅次数:15

    1.其实茶馆中的悠闲不过是成都社会的表面,实际上战争已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人们仍到茶馆戏园看戏,但所看节目与以前已大不相同。

    2.因此,要治理好中国,就必须调动社会的能动性。从一定程度来讲,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政府克制自己的权力,给人民更多的自主权,反而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所以我们说,有的时候,权力不作为,反而是最好的作为。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农民,勤劳、聪明、肯吃苦、善于经营。往往他们有更多自由的时候、权力退出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经常说的“与民休息”的时候,就是他们好日子到来的时候。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3.根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人们非常喜爱的葡萄。葡萄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水果,在西汉之前传到西域,再由张骞带回内地,但直到唐朝才得到广泛种植,同时葡萄酿酒的技术也正式传入中国。 汉朝时,许多蔬菜也是从西域引进的。例如菠菜来自尼波罗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茄子原产于印度,大约在西汉时期引种至我国西南一带。

    4.“邻里”和“社区”的概念相近,但也有差异。相对来说社区的空间范围比邻里更大。“邻里”更接近于实际的空间,而“社区”与社会空间、人们的居住模式的联系更为密切。 “社”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在古代,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根据《礼记》的记载,每个地区的民众都有一个地缘凝聚中心,由此也出现了社神的祭祀,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地缘组织或部落。祭祀同一个“社”的成员慢慢就变成同一个“社”的成员了。在这里,前一个“社”指的是社神,后一个“社”指的是社区或聚落的意思。 在今天,“社”是组织化的结构。它的含义发展成为“社会”和社区”。更准确地说,中文的“社区”表示一个包含许多街道和邻里的区域,以及居住在其中的人们。

    5.在晚清成都,各业商人共组成51个商帮,“茶叶帮”属于其中之一,下属54个茶叶店,但并没有包括茶馆,也不存在茶馆帮。 1905年在清政府推动下,成都,总商会成立。到1909年,成都的69个商帮组成69个商务分会,这时“茶社业”才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与餐馆同归于“饮食业”,而没有与茶叶店同类。从资料看,这时茶社业才第一次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团体。 在民初和军阀混战时期,茶社业与澡堂一起隶属“水帮”。 实际上在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便颁布了《工商同业公会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同业组织的法规。

    • 《茶馆》简介

      茶馆简介
      本书是以微观视角研究成都茶馆的一部历史学专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共空间,如同一个微观世界,由此出发,我们得以重新触摸和审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约会、看戏、读书、算命、掏耳朵,以及自由地争论大大小小的问题。在 20世纪下半叶,茶馆这个微观世界经历...(更多)
    • 《碌碌有为》简介

      碌碌有为简介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更多)

    标签:#王笛简介#王笛介绍#王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