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和“社区”的概念相近,但也有差异。相对来说社区的空间范围比邻里更大。“邻里”更接近于实际的空间,而“社区”与社会空间、人们的居住模式的联系更为密切。 “社”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在古代,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根据《礼记》的记载,每个地区的民众都有一个地缘凝聚中心,由此也出现了社神的祭祀,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地缘组织或部落。祭祀同一个“社”的成员慢慢就变成同一个“社”的成员了。在这里,前一个“社”指的是社神,后一个“社”指的是社区或聚落的意思。 在今天,“社”是组织化的结构。它的含义发展成为“社会”和社区”。更准确地说,中文的“社区”表示一个包含许多街道和邻里的区域,以及居住在其中的人们。
叶文洁打开结果文件,人类第一次读到了来自宇宙中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其内容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它是三条重复的警告: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在令她头晕目眩的激动和迷惑中,叶文洁接着译解了第二段信息: 这个世界收到了你们的信息。 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和平主义者,我首先收到信息是你们文明的幸运。警告你们: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你们的方向上有千万颗恒星。只要不回答,这个世界就无法定位发射源。 如果回答,发射源将被定位,你们的行星系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刘慈欣 《三体》0

在宇宙间,一个技术文明等级的重要标志,是它能够控制和使用的微观维度。对于基本粒子的一线使用,从我们那些长毛裸体的祖先在山洞中生起篝火时就开始了,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就是在一维层次上操控微观粒子。当然,这种控制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篝火到后来的蒸汽机,再到后来的发电机;现在,人类对微观粒子一维控制的水平已达到了顶峰,有了计算机,也有了你们的纳米材料。但这一切,都局限于对微观维度的一维控制,在宇宙间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看来,篝火和计算机、纳米材料等等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同属于一个层次,这也是他们仍将人类看成虫子的原因。
刘慈欣 《三体》0

能够自觉而明智地充实空闲时间是文明的最后产物。
伯特兰·罗素 《幸福之路》0

中固海关是一栋崭新的大楼。九年前,它不在这里。我把行李放上传送带,排队给护照盖章。我的中亚之旅即将结束,我多少感到一丝澎湃的心潮:九年前,当我站在霍尔果斯口岸时,中亚还是一团迷雾。我渴望了解这里,填补我的世界图景——我就是带着这个上的旅程。如今,我从边境的另一侧回到了霍尔果斯,回到途最初开始的地方。我还记得自己当初的抱负和一路的辛劳。 与九年前相比,中亚不再陌生,但依旧神秘。我对中亚的热爱切如昔。经历过蒙古人侵、汗国争霸、苏俄重塑以及独立后的和复原,中亚又恢复了长久以来的模样一像一颗卫星,徘徊不同文明与势力之间,校正着自己的方位。我第一次去中亚时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旅行的深入,这种感觉也愈加强烈。
刘子超 《失落的卫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