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历史人物,其实有两套基本评价体系。一是时人的评价,二是后来人的评价。很多时候,我们看待历史,容易将这两套体系混淆,会以己度人,以今度古。跟杨光先同时代的人,对杨的评价并不多,倒是他去世一百多年后,陆续有人注意到杨反天主教、反西洋人的论述。由于切合了后世的一些局势,关注杨光先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本书主要关注同时代的人对杨光先的评论,以寻求还原接近当时实情的历史。
在那微雨寒冷的清晨,我坐在废墟最高的石阶顶端,托着下巴,静静的看着脚下古时称为“球场”,而今已被一片绿茵铺满的旷野,幻想一群高大身躯的玛雅人正在打美式橄榄球,口中狂笑着满场飞奔。
三毛 《万水千山走遍》0

洪武十一年正月元旦甲戌,早朝,殿上金钟始叩,忽断为二。六月丁卯夜,宁夏卫风雨,兜鍪旗槊皆有火光。十二年十二月甲子,徐州卫谯楼铜壶自鸣。乙丑,复鸣。是岁,胡惟庸井中生石笋,去之,笋复旁出者三。次年,惟庸伏诛。
佚名 《明史》0

抑制宦官与藩镇,在忠诚于中央朝廷的历史书写里从来是正义的举措。可是,哪怕与改革者们一样忠诚于朝廷的朝官也非常讨厌这几个年轻人一在讲究长幼有序的官场传统里,他们抄近道获得了旁人几十年也妄想不来的权力。站得高了,看在别人眼里立刻就是小人得志。
北溟鱼 《长安客》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