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天简介

    孙立天,成都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纽约市立大学(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历史博士(Ph.D)。现为独立学者。其2021年出版的英文专著Jesuit Mission and Submission:Qing Rulership and The Fat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644-1735(Brill,2021)对相关领域有开创性贡献。本书在该英文专著基础上,融汇作者最新研究而成。
    孙立天个人介绍
    年代: 近现代
    主要职业:作家
    查阅次数:16

    1.著名的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就是两位传教士作为清朝的实际谈判代表,和俄罗斯人谈出来的。双方会谈语言是拉丁语。最后的合约由拉丁文、满文和俄文三种语言签订,没有汉文。传教士在谈判中说着拉丁文但又忠于清朝,这让俄罗斯谈判代表很吃惊,而且他们发现传教士坚决捍卫清朝利益,比以前谈判过的满人还要强硬。最后签订的条约,彼得大帝不满意,而且对传教士竟然帮助异教徒谈判很不理解,一怒之下,把两位传教士所属的耶稣会给禁了,不允许任何耶稣会的传教士进人俄罗斯。

    2.《北京纪事》有目的地省略某些内容,来传递自己想要传递的意思,这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书写中所谓春秋笔法中的“笔削”。写什么、不写什么或者说“削”去什么都自有目的。《史记》中司马迁评论孔子作《春秋》时有意省略一些东西,评语就是:“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耶稣会神父用春秋笔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欧洲的读者认为是大清皇帝自己要对中国的礼仪问题发表意见。而且他们还要让欧洲读者相信,康熙后来对中国礼仪问题很有意见,是因为多罗的处理不当导致的。

    3.历史在一个个的个人选择中充满着不可预料的偶然,正如我们现在的世界在个人决策下充满着不可预测的偶然一样。现在的世事就是未来的历史,而历史就是以前的世事。就像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于个人、国家、世界都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到底它会怎样影响到历史的演进,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事件,会是无数个人生命中的变量。

    4.另外,现代德语中经常用来打招呼的“servus”,在拉丁语中就是奴隶的意思。意大利语中现在用来打招呼的“Ciao”,是威尼斯方言中奴隶用来和主人打招呼的专用语。这些字眼至今被沿用,其实和满人称奴才有相通之处,因为主奴关系之中蕴含了一种特有的信任和亲近关系。

    5.中外史家的这些解释,都混淆了一个时间顺序,那就是雍正先是佛教修行者,然后才是皇帝。雍正从他20岁出头就与佛教结缘。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距离他的藩邸(现在的雍和宫)不到三百米就是当时著名的柏林寺。这对雍正亲近佛法可谓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后来,曾做过柏林寺方丈的独超禅师圆寂后,其弟子来找雍正为其写塔铭。其中就写到二人是康熙四十一年开始一起谈经说法的。

    • 《康熙的红票》简介

      康熙的红票简介
      豆瓣年度历史·文化图书、豆瓣年度图书第三届行读图书奖新知·中文原创获奖图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澎湃新闻编辑们推荐的年度十大好书搜狐文化好书之选年度好书京东图书年度好书南都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读书年度推荐图书10本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第一财经年度十佳人文图书文汇读...(更多)

    标签:#孙立天简介#孙立天介绍#孙立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