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写下的一切,一个人读过的不过是几页而已,对于世界,一个人看见的也只是几个幻象而已。但,或许不妨认为这些书页包含了其他的书页,也就是说,以柏拉图的方式,一个人已经见过了万物,已经读过了所有的书。即使是用不认识的语言写下的书。因此有人说所有的书都仅仅是一本书。我曾经想过多少次,文学的主题,原本就寥寥无几,而每一代人追求的都是细微的变体,每一代人都在用本时代的语言,重写早已被写下的东西。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王国维 《人间词话》0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王国维 《人间词话》0

一则故事,可以从中间讲起,正叙或者倒叙,大胆地制造悬念。也可以来点时髦,完全撇开时间与空间,到末了再宣布,或者让人宣布,在最后一刻,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也可以开宗明义地声称,当今之日,写长篇小说已无可能,然后,譬如说,在自己背后添上一个声嘶力竭的呐喊者,把他当做最后一个有可能写出长篇小说的作者。我也听人讲过,若要给人好印象,谦虚的印象,便可以开门见山地说:现在不再有长篇小说里的英雄人物了,因为有个性的人已不复存在,因为个性已经丧失,因为人是孤独的,人人都同样孤独,无权要求个人的孤独,因此组成了无名
格拉斯 《铁皮鼓》0

渴望讲故事的人,并不需要太大的词汇量,也不需要训练自己情感的质量,他只需要修改原有的“ending",以期实现和征服世界差不多的欲望,就可以完成一部还不错的作品。所谓“what if”,就是建构可能性。
张怡微 《散文课》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