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自然形成的职业、身份、阶层、地域、社区、邻里等分野,在我看来并非是茶馆的排他性使然,反而显示了茶馆的包容性,也即是说可以以类似的设施为各种人、各种目的服务。 其实,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人以群分”,事实上也不存在所谓对任何人都有同样感觉或享有同样权利的公共空间。相同的职业、身份、阶层、地域、社区、邻里等人在一起更有认同感,人们更感觉放松,有更多共同语言和共同兴趣。 其实任何一个不在乎这些珍域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打破这些界限,到任何他们愿意去的茶馆,茶馆一般也不会把他们拒之门外。
乡绅精神是内心自主性的根源,那乡绅精神自靠什么维持?就是靠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兴趣。就像我们在温州聊松糕怎么做,鱼丸怎么揪,一步一步来,花那么多时间,这是过年全家在一起的集体劳动,也是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地方文化,老百姓在这里看到很多乐趣。
项飙 《把自己作为方法》0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喜欢以关怀的角度入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的。所谓爱情要素之一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他人,而不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
弗洛姆 《爱的艺术》0

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篮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行将就木的老人对不朽毫无兴趣。
米兰·昆德拉 《不朽》0

愿你,对这世界保有兴趣,然后,用对你自己而言足够诗意的方式,栖息在这颗星球上。
叶萱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0

传教士从最初见到进京的多尔衮,到后来的顺治皇帝,再经历鳌拜专权,最后走进康熙的世界。在康熙的孩提时代,传教士就在他身边。在康熙跟着翰林们学习汉语和经史子集的同时,传教士在内廷里教他数学等西方学问。传教士后来又一步步地帮助康熙和欧洲建立起了各种联系,同时也让欧洲对这个东方皇帝产生了兴趣。
孙立天 《康熙的红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