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有的人为了达到精神的更高境界,甚至不惜到沙漠隐居,或放弃适合的职业,去学习做木工,他们以为通过表面化的模仿,就可以走捷径,达到超凡的精神境界。他们没有意识到,长期以来,他们停留在幼稚的精神成长阶段,只有从头做起,进行自律,才是惟一的捷径,如同他们须经历不可或缺的青春期、青年时期和中年成长阶段。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潜意识如此庞大,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包含了我们历代祖先的生存本能,卡尔·荣格称之为“集体无意识”。比如我们看到老虎袭来会害怕,人上台讲话会导致紧张,想把喜欢的女生占为已有。这些所有我们出生就有的经验,实际都是以无意识的形式存在在大脑里了。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协助孩子独立自主是父母的责任,为人父母者要想尽到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忍受孤独寂寞,包容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将来能够脱离父母而自立。相反,如果想方设法妨碍孩子自立,不仅是未尽到父母的责任的表现,更是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来满足父母的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的自私行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这样的爱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能促进父母的心灵成长。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一天晚上,老爷爷跟孙子讲: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只狼,一直在进行战斗,一只是恶狼,代表着懦弱、虚伪和谎言,另一只则代表着勇气、诚实和爱。
孙子问他:哪只狼能够胜利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他:你喂过的那一只。
孙子问他:哪只狼能够胜利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他:你喂过的那一只。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如果说单独的个体还知道自己行为的不义的话,那么,集体内的个体则容易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判断力。所以,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极容易退化,极容易对自己的过错和罪行浑然不知,并由此而变成一个撒谎成性而不自知的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实际上,“失败”能够激励有机体组织通过自我检讨及自我批评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成长。但很多受过伤害的个体因为受不了自我批评,在失败之际往往迁怒于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不管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判定其心理是否健康,都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早一点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看我们一生当中酒精能应对多少危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而且,即便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时的痛苦之烈,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在此,我想冒昧就所有“爱”的形式,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句子抄安卓版
句子抄手机版
句子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