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如果说单独的个体还知道自己行为的不义的话,那么,集体内的个体则容易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判断力。所以,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极容易退化,极容易对自己的过错和罪行浑然不知,并由此而变成一个撒谎成性而不自知的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实际上,“失败”能够激励有机体组织通过自我检讨及自我批评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成长。但很多受过伤害的个体因为受不了自我批评,在失败之际往往迁怒于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不管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判定其心理是否健康,都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早一点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看我们一生当中酒精能应对多少危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而且,即便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时的痛苦之烈,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在此,我想冒昧就所有“爱”的形式,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身体可以变老,但心灵绝不能变老,我们不能阻挡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但我们可以让心灵永保年轻,不断成长。这种不间断的改变和转换的能力,恰恰是我们人性最显著的特征。遗憾的是,我们通常把他们遗弃了。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当我们艰难地行走在坎坷的、荆棘密布的人生旅途,与痛苦进行抗争时,或许能够从艾略特身上获得许多安慰。旅途中,我们需要安慰,而不是自欺欺人。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诚然,选择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自由不意味着与痛苦绝缘,不妨“两害相权取其轻”。我相信世界上存在压迫性的力量,可是我们有足够的自由与之对抗。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我们生活如此疲惫,很大原因正是缺乏信仰导致的。许多人站在布达拉宫前,永远无法明白西藏人磕着长头,那种生活的平安喜乐何处而来。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但却不知,我们卑微地,连自己都无法主宰。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放弃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无法进入爱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唿唤。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没有多少兴趣。只有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不停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