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状态的流露,年轻的时候当然就流露出年轻的状态。状态一过,就再也写不到了。所以现在来改那时的文章,难下笔,越描越枯,不如不改。状态原来是不可以欺负的,它任性之极,就是丑,也丑得有志气,不得不敬它。 年轻有一个自觉处,就是学生腔,文艺腔。学生和文艺,都不讨厌,讨厌在套进腔里,以为有了腔就有了文艺。我是中学时从"学生范文选。里觉到这一套的,当时气盛,认为文章不该这样写。那文章应该怎样写呢?不知道。教的又不愿学,学校好像自上了。
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已岂是“拟人”、“移情”、“咏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挠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绝妙好辞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
木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1

作品不是自我表现,而是交流。
是枝裕和 《宛如走路的速度》1

“姐姐!”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炸开。 大妈吓了一跳,回头,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眼睛大大的男生一脸期盼的看着他,眼神湿漉漉。 “你叫我?”(这年头机场风水好,尽是长得帅气的年轻小伙儿。) 男生点头,“姐姐你刚才看到一个高个子的帅哥出站了?” “…对,对啊。” “什么样?” “就…” “剑眉星目?” “算是吧..” “气势非凡?” “还,还行。” “眼神深邃并且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男神的气质?” “……” “他往哪儿走了您看见了吗?” 大妈指向一个方向,“好像是哪儿吧….” 卫生间? “谢谢姐姐,您真漂亮。祝您长生不老。”说外转身风一样的跑掉。 大妈石化。
九歌沉香 《七年欢喜》0

戏台会坍塌,但戏不会散场。
陈佩斯 《戏台》0

城头旗换,戏台依旧。
陈佩斯 《戏台》0

戏比天大,命比纸薄。
陈佩斯 《戏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