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名言
热门名人
经典语录
小说摘抄
散文美句
台词
古文
诗
简介
《茶馆》经典台词
共收录109个《茶馆》的句子:(第6页)
本页收录的
《茶馆》经典台词
/
《茶馆》经典语句
/摘抄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茶馆》语录可以了解《茶馆》的特色。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关于成都人坐茶馆的争论都十分激烈,大概以1937年为界,前后有明显不同。 第一个阶段从晚清到1930年代初,对茶馆的批评基本来自成都内部,是当时地方精英推行城市改良、反大众文化之一部分,他们认为坐茶馆是“落后”生活方式的代表,而外来者却多对茶馆持欣赏态度。 第二个阶段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对茶馆及其文化的批评主要来自外省人(特别是从东部沿海来的,在四川经常被称为“下江人”),但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弹,显示了内地和沿海地区文化的冲突。
收藏:0
0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改良和现代化过程中有两条线并进:一是国家角色加强的同时,现代化持续消弭地方文化的特点,导致地方文化独特性的削弱;二是在此过程中,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既显示了其坚韧性,亦展现了其灵活性,以对抗国家权力和现代化所推行的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
收藏:0
0
过去我们研究历史,钟情于宏观历史和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风行一时的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更使我们相信、历史学家应该高瞻远瞩,写历史也应有叱吒风云的气概,指点江山的魄力,洞悉天下大事的眼光,或像《资治通鉴》那样,为当政者提供治国的借鉴,或为国家民族复兴在意积形态上奠定基础。当书写这样的历史时,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我们驾驭历史的野心。因此,中国的历史书写,从根本上看,可以说是一个帝将相、英雄豪杰、知识精英的历史,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写他们,才能建构有关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才能体现史学家的使命感。
收藏:0
0
汤普逊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并非源于业工人,而是具有庶民文化传统的手工匠这个背景当然也影响到英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行为和工人运动,因此早期工人运动的中坚力量是手工工匠,而非产业工人。
收藏:0
0
酒方新文化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理论渊源的,如A.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文化霸权与庶民文化理论便有着泛的影响。他认为取得文化霸权的关键是看革命党能否成功地把新的文化观念传播到民众之中,但他也认识到,新旧文化经常交叉重叠,很难明显划分,因此工人阶级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不可避免地以新旧杂存的形式显示出来。
收藏:0
0
这个对茶馆的研究有三个内容:其一是对日常休闲的作用,其二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功能,其三是它们的政治角色。
收藏:0
0
事实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也并非像我们过去理解的那样总是一个与国家对立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它同时也是指物质空间。我将在本书的结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具体讨论。当人们走出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便进入了公共领域。
收藏:0
0
我认为所谓地方文化,就是由于地理、生态、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由于过去交通不发达,社会相对分离,所以文化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国家文化”是我经常使用的另一个词,英文我用的是national culture,其中也包含了state所推行的文化。 而对国家文化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时空的转移,特别是近代由于交通的发展和政治的冲击,地域间的交流不仅更频繁,规模也在扩大,地方文化和斯国家文化的意思也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两个概念之间经常发生游离。 但是我认为国家文化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第一,是由国家权力来提倡和推动的;第二,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第三,有一个全国的统一模式。
收藏:0
0
但本书的中心则是两个基本线索,一个是在20世纪上半叶,国家角色日益加强,国家支持的现代化不断削弱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另一个是在国家权力深入地方的过程中,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竭力对抗现代化所推行的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
收藏:0
0
在问题意识上,该著既从茶馆史研究本身进行突破,更追求宏大的理论意义,关注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冲突。 在理论与方法上,打破传统史学路径,凸显了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叙事风格和民众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上,既考察了茶馆历史本身的纵向变化,也注重茶馆与国外类似公共空间的比较,特别是二者的近似性。 在解释上,认为政府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茶馆长期延续的原因。
收藏:0
0
茶馆生活在整个成都平原都十分重要实际上住在成都平原乡场上的人们像成都人一样依靠茶馆,农民也经常去茶馆喝茶。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可能比城里人更需要茶馆。成都平原的农民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居住在村庄里,他们散居在靠近耕地的地方,平时缺乏社区生活。他们经常到乡场进行交易,赶场天也是他们会友、找乐子的时候,茶馆便是他们最经常去的地方。1940年代对成都平原茶馆进行调查的王庆源称,他曾与许多农民交谈,他们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茶馆生活会怎样。
收藏:0
0
女茶房甫经出现,男顾客便纷纷涌向雇用她们的茶馆,到这里不仅可一饱眼福,还可趁机与女招待调笑一番。茶馆主人们很快发现,这是非常好的生财之道,便纷纷跟进,哪怕是那些穷街陋巷的下等茶馆,也照此办理,以增强竞争力,以至于如果一个茶馆没有女茶房,便会被认为“过时”,生意也便难以为继。女招待也很快懂得怎样以姿态、动作、声音等来取悦客人,以女人特有的手法招徕顾客
收藏:0
0
中国学者经常用“行会”这个词去讨论20世纪以前社会和经济组织,没有在时间上进行认真区分,没有充分考虑到用一个现代词去分析前现代社会现象可能出现的混淆。
收藏:0
0
我还没有发现在20世纪前50年里有任何小茶铺发展成大茶馆的实例,几乎所有的大茶馆都是从开办时便初具规模,它们投资多,营业的空间大,雇用的工人多,接纳的客人众,因此利润不菲。大茶馆的老板与地方政府的官员、军队和商界的头面人物,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得到保护。但那些小茶铺缺乏这些资源,资本少,规模小,利润低,无法再投资,故难以扩展,多数也仅处于糊口的水平。
收藏:0
0
商人和小贩 在清末的各种记载中,描述了茶馆作为市场和交易场所的功能。韩素音在其传教士家庭的家史中写道:““来碗茶’的叫声不断地在茶馆里响起。”这种呼喊“便是洽谈生意、敬老、请求帮助、买卖土地或其他商品的开端,生意正式交易都是在茶馆或饭馆里进行的,因为家里不适合办理这类事务”。在成都的街头,地理学家G.哈巴德( George Hubbard)看到“商人忙着赶路,到店铺或茶馆里去见他们潜在的买主或卖主。到处能看到小,用特别的声调、哨子、小锣、响板招揽顾客”。
收藏:0
0
标签:
#茶馆经典语录
#茶馆名句
#茶馆金句
#茶馆名言
前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茶馆
》
0
作者:
老舍
其它的
老舍作品
:
《
骆驼祥子
》
《
猫城记
》
《
四世同堂
》
《
济南的冬天
》
《
离婚
》
《
茶馆
》简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
(更多)
您可能喜欢的作品
更多
《古兰经》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送你一颗子弹》
《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