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的历史评判,需要在当时人的行为和感受基础上来做评判。如果完全不考虑当时人的主观感受,而站在现代科学的立场,认为他的苦行没有价值和意义,那就跟当时历史没有了关系,这种评判严格讲也不属于历史研究。
孙立天 《康熙的红票》0
历史应该最少有两次评判。一是当时的人一历史参与者流露出的主观感觉,这可以算作一种评判。二是后来人综合历史上下文的评判。这两种评判可以不同,但是后来的历史评判不能无视当时人自身的感受。
孙立天 《康熙的红票》0
研究历史需要站到当时人的环境中去体会。 站在传教士的角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明白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无法知道历史后来的演进。他们所有的决定,都是基于他们当时所观所感,做出他们认为的最好选择。
孙立天 《康熙的红票》0
历史写作和阅读容易时空穿越,但理解历史需要站在当时的时空来理解。在当时的时空中,并没有近代以来产生的所谓西方先进和进步这样的观念。当时的中西交流就是相隔很远的两个不同文明区域在互通有无、互有启发地平等交流。
孙立天 《康熙的红票》0
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杨素秋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0
我想知道他管理时间的方法,他看了那么多网文,发了那么多弹幕,怎么还能一年译几本书。他说:“很简单,我的秘诀是:五个一小时。这五个一小时里,你要绝对集中精力,排除一切干扰。其他时间你随便玩。真的,每天五小时高效工作,足够了。”
杨素秋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