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红票》简介
豆瓣年度历史·文化图书、豆瓣年度图书
第三届“行读图书奖”新知·中文原创获奖图书
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
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澎湃新闻编辑们推荐的年度十大好书
搜狐文化好书之选年度好书
京东图书年度好书
南都年度十大好书
凤凰网读书年度推荐图书10本
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
第一财经年度十佳人文图书
文汇读书年度书单
上海古籍书店×澎湃翻书党年度好书榜
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图书推荐活动“请读书目”
文学报年度好书榜
刀锋图书奖年度好书
春风悦读榜“年度新知”作品
中国图书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十大好书
2025年羊城书展十大好书
“一部高质量的历史读本”
★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联袂荐读★
“这本书以视野开阔、叙事生动、主题新颖和思考深刻而格外引人注目。作者从康熙皇帝发往西方世界的一纸红票为切入点,勾连多语文史料和多领域研究,描绘了一幅高清晰度的历史图景,向读者展示清前期传教士与清 朝统治者之间如何互动,以及清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文化科技发展深刻汇流的机会是如何获得并最终如何失去,从一个前人忽略的角度观察清朝乃至古代其他王朝的政治与文化结构。崭新的视角,鲜活的细节,独特的反思,成就了一部高质量的历史读本。“
——第三届(2024)“行读图书奖”新知·中文原创获奖图书奖颁奖词。
★以全球史视野,透过西方之眼,讲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康熙皇帝。
★一部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全球史新锐之作。
内容简介:
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
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
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交往交织着文化碰撞与私人恩怨,纠缠着国际竞争与内闱宫斗。
作者精读中西文献,细加论证,在诸如清初历狱、中西礼仪之争、雍正禁教等热点问题上均有原创性见解,并对流传已久的“闭关锁国”“朝贡体系”“文明冲突”等历史论调提出了质疑,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1.历史在一个个的个人选择中充满着不可预料的偶然,正如我们现在的世界在个人决策下充满着不可预测的偶然一样。现在的世事就是未来的历史,而历史就是以前的世事。就像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于个人、国家、世界都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到底它会怎样影响到历史的演进,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事件,会是无数个人生命中的变量。
2.八旗传统中,皇帝直接掌管镶黄、正黄、正白三旗,这三旗被称为“上三旗”,其他五旗被称为“下五旗”。
3.顺治信佛,后来还曾剃度,但顺治在佛教内部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信徒,不是精神上的权威。康熙尽管征战四方,被蒙古、西藏很多地方视为神,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任何宗教里都不是精神上的权威。他和教皇谈判就是明证,他清楚教皇才是教内的权威,他只是作为一个世俗皇帝在和教皇谈判。但雍正不一样,雍正是佛教里被认可的觉悟之人,而且是指导当时高僧修行的人,因而他自信有资格评论世间宗教。
4.16世纪初,欧洲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分裂,一部分基督教徒不认可教皇权威,成立了新教。新教迅速在欧洲发展,后来荷兰、英国都变成了新教国家。耶稣会1540年成立的背景就是为了宣扬天主教、对抗新教在欧洲的扩展。耶稣会成立之时,正值全球航海时代兴起,因而该会还有一个宗旨就是把天主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5.对于康熙要求的这个“票”,以前的学者早就注意到了,认为这标志着康熙开始限制天主教在华传播,也是后来雍正禁止天主教的开端。当然,从教会角度看,领票确实是多出来的麻烦,某种角度上也确实限制了传教士入华,但这并不表示康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天主教的传播⋯⋯康熙领票的核心要求是传教士不要改变,保持已有的利玛窦规矩。换句话说,康熙不是要改变而是要保持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原有方式。从实际操作来看,康熙也完全没有限制天主教的意思。反而他多次鼓励传教士来领票
标签:#康熙的红票简介#康熙的红票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