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久间象山简介

      佐久间象山(1811-1864)日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日本近代史上接受八方文化的典型人物,也是幕末社会领导阶层--年青武士的师长和楷模,他的洋学接受论(用什么方法来移植和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定型化公式化,社会影响很大。佐久间象山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实行“王道”也必须要尽量扩充军事力量的实践原则,认为国家的核心力量是建立庞大的军事力量,以便在国家关系中占据优势。佐久间象山坚决反对领主减少随从的“改革”,听说不少位于高位的官员穿着布衣,以此表示节俭之意,“初闻疑为讹传”,感到十分震惊,认为“侯伯随身护卫,此又礼之极处,绝非可予免除”,“自有上下尊卑之等级”,并且强调“古先圣贤,以衣服之制,显现尊卑上下,不啻法制大典”,强调必须坚持稳固的社会秩序。

      1839年在江户神田开设象山书院,培育了胜海舟、坂本龙马、吉田松阴、小林虎三郎、桥本左内、高杉晋作及明治以后作为明六社的同仁活跃的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村茂树等门生。1841年藩主真田幸贯任幕府老中时,负责海防工作,受命研究海外事业,上书《海防八策》。1853年美国培理率船舰来日时,撰写《论时务十策》,上书幕府老中阿部正弘。次年因门人吉田松阴密谋出航美国而遭连坐,被捕入狱。1862年出狱后,应幕府之命上京,谒见将军,谈论时务,主张公武合体。1864年7月11日遭攘夷派志士幕末四人斩之一的河上彦斋暗杀。遗着有《省侃录》、《象山诗钞》等。后刊有《增订象山全集》全五卷。

      早期,面对佩里陈兵东京湾,他曾经制定过“海防八策”,提出过避战论和攘夷论的主张,但是后来他很快就认识到这些想法与现实不相切合,变成了一名开国论者。应该看到,佐久间象山早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时就已经敏感地捕捉到世界局势的变化,深感原有儒学的华夷观已经无法解释世界的现状。他认真地阅读了魏源编着的《海国图志》一书,认同“以夷制夷”的主张,并且感慨万分地视魏源为自己的“海外同志”,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夷狄到正视和交际夷狄的重大变化,主张适应业已扩大的世界的现实,从全球的世界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在经历了一系列世界观方面的重大思想飞跃之后,佐久间象山对于西夷东来造成的世界范围扩展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在给梁川星严的信中慨叹道:“方今世界,仅以和汉学识,业已无能为力,如不总括五大洲,宏大经济,则难以应付。”这时,他的目光已经从东亚国际社会扩展到整个全球,并且摒弃了夷狄野蛮化外的偏见,认识到西夷——欧美诸国近代文明的发达程度。他曾经明确地说:“哥伦布依靠究理之力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发明地动说,牛顿归纳重力引力之实理,三大发明以来万般学术皆得其根底,毫无荒诞之意,全部真实。由是,欧罗巴洲及亚美利加洲次第面目一新,创制蒸汽船、磁电报等,实夺造化之工,其状可怖可愕。”在当时许多人依然将西方文化视为“邪教”和“奇巧淫技”的社会思潮中,象山对于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确实有其独到的闪光。

      佐久间象山是一个儒学家,尤其笃信儒学的理念“礼”,以此作为他思考问题的主要思想源泉。按照佐久间象山的理解,“礼”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形的层面,例如朝廷的礼仪,又如不同等级的着衣形式,此外当然还包括外在形态的种种“礼节”。但是,佐久间象山实际上更重视的则是无形的“礼”的层面。一言以蔽之,这个无形层面就是“社会秩序”。

    佐久间象山个人介绍
    国籍: 日本
    主要职业:哲学家
    查阅次数:166

    1.人之赞我,于我未加一丝;人之损我,于我未减一毫。《省言录》

    标签:#佐久间象山简介#佐久间象山介绍#佐久间象山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