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简介

    1969年,同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绛、钱锺书与其他知识分子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1969年11月,文学所的钱锺书被下放至河南的干校。1970年7月12日,杨绛所在的外文所“连队”动身下干校,夫妻二人在河南得以见面。1972年3月,北京叫学部干校遣送第二批“老弱病残”回京,其中包括杨绛与钱锺书。

    1981年,杨绛从河南干校回京8年后,回望两年多的干校生活,写下散文集《干校六记》。该书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记述了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等人被下放到河南息县、明港干校期间的生活。《干校六记》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体现了杨绛对干校生活的感慨。虽然经历了一些磨难,但整部书的情感基调哀而不伤,杨绛散文的平淡冲和的气质,在《干校六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89年2月,该书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在24部获奖作品中名列榜首。

    干校六记简介
    0
    作者:杨绛
    查阅:0

    1.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2.八十个单身汉聚居一间屋里,分睡在几个炕上。有个跟着爸爸下方的淘气小男孩儿,临睡常绕炕撒尿一匝,为炕上的人施肥。

    3.我在苏州故居的时候最爱下雨天。后园的树木,雨里绿叶青翠欲滴,铺地的石子冲洗得光洁无尘,自己觉得身上清润,心上洁净。

    4.有一个菜园的厕所最讲究,粪便流入厕所以外的池子里去,厕内的坑都用砖砌成。可是他们积的肥大量被偷,据说干校的粪,肥效特高。

    5.假如猪狗是不洁的动物,蔬菜是清洁的植物吗?蔬菜是吃了什么长大的?素食的先生们大概没有理会。

    • 杨绛简介

      杨绛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1935年与钱钟书先生结婚。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更多)

    标签:#干校六记简介#干校六记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