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山更高》简介

    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自由攀登者的史诗,一群不同时代的年轻攀登者(严冬冬、马一桦、刘喜男、何川、阿左……)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

    记录一个个为了朴素理想行走在悬崖边缘的人,反抗主流、快乐至上的人,在世俗意义上甘愿失败的人,捕捉他们跃动的心灵和对自由的向往

    呈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羁绊,从可见的结组、搭档,到不可言说、隐秘传承的精神共同体

    大量采访,扎实研究,严谨的事实核查,成就四十四万字长篇非虚构力作

    “挥着翅膀不再回头,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去做,因为足够喜欢所以愿意承担一直做下去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罗新、杨潇推荐阅读

    比山更高简介
    0
    作者:宋明蔚
    查阅:14

    1.清华大学东操场西北角的小岩壁,一直是山野协会独享的一方小天地。这里曾是严冬冬在清华校园里最常出现的地方。小岩壁下有两级半米高的水泥台阶。如今,在最上面那层水泥台阶上的角落里,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纪念碑。每到了秋日的季节,碑上往往覆盖着些许落叶。如果你把这落叶掸去,会发现碑的左侧雕刻着严冬冬脸庞的轮廓。碑的右侧,刻着严冬冬当年纪念陈家慧的话。这句话也被放在了严冬冬纪念网站(vstarloss.org)的首页:“要跟他(她)保持连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住。Remember,就这样简单。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东西,或者至少不需要刻意去做。但是你心里记住这个人,他(她)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容易散掉。”

    2.在许多人眼中,李红学是一名疯狂的登山者。他总是在勇敢与鲁莽的边缘试探,尝试在别人看来绝无可能的路线,并且对山峰充满了永无止境的渴望,就好像他创立终极探险的宗旨:“永无止境地探索大自然未知地域,并始终走在探险领域的前沿阵地。‘终极’是指永远达不到终点的极限点。”

    3.自由,人类所追逐、向往的自由,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观念。只有碰撞到坚硬的现实,自由才会更凸显出其意义和价值。严冬冬所谓的自由很简单:自由自在地安排生活,自由自在地去登山。他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并没有走太多弯路,也没有被这时代抛光打磨,就实现了这个当初在父母和同学看来完全不切实际的目标。他深知这自由的来之不易。 “自由,它是如此宝贵,如此令人向往,要得到它需付出的代价,通常也无比高昂,”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严冬冬写道,“我会珍惜这份自由,而最好的珍惜方式就是善用它。”

    4.王大和伍鹏对着这块大石头、对看主茁的装备说,这是2014献给2004的时间胶囊,也许十年以后我们会再来。 伍鹏补充道,2024。 赵四说,2034。 伍鹏看着这些充满回忆的装备,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如果能完成这条路线,我打算叫它“十年”。三个人哭了哭,又笑了笑。

    5.“之前你能经历的所有东西都是像故事一样,可有可无的。真弄坏了后果也不严重,真弄好了也没有多大奖励,”王滨说,“你的人生就像看个电影、吃顿大餐,或者是被隔壁孩子打了一顿。只有这么一件事会有那种沉重感。”

    • 宋明蔚简介

      宋明蔚简介
      宋明蔚,记者、译者、写作者,高海拔攀登、越野跑、探险爱好者。曾任《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委。曾参与国内外近百起重大户外事件的采访、调查与报道。其作品发表于《GQ智族》《读库》《户外探险》《Outside户外》等杂志。
      ...(更多)

    标签:#比山更高简介#比山更高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