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系古代散文选编总集,12卷,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前。该书收录了我国古代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虽比较一些选本所选篇目不算多,但它能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故该书问世至今300年来风行不衰,是清代以来流传广泛影响大的散文选本。 “观止”二字出左传,意谓:读了这些尽美尽善的文章,别的文章就用不着去读了。
「原序」
古文宜選乎?曰:「無庸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則選尚已。古文至今日,操選政者,代有其人,駸駸乎有積薪之歎矣!尚宜選乎?曰:「無庸也!」詳略互見,醇疵錯陳,則選又尚已。且余兩人非敢言選也,即焉云耳!即之奈何?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合之,舛錯者、釐定之,差譌者、校正之云爾。蓋諸選家各有精思深意,以抉古人之奧,讀之者取此置彼,則美者或遺;一概觀覽,則勞於睹記,此余兩人所以彙而集之也。
至於攷訂之下,偶有所得,則亦謹附之,以備參究,不敢雷同附和,以取譏於大雅。若夫聲音之間,點畫之際,諸家或以為無益於至義而忽之,而不知童子之所肄習,終身勿能忘;況考試之時,一有不合,即遭擯斥,可不慎歟?余兩人之從事於茲也,有年矣!兢兢焉一義之未合於古,勿敢登也;一理之未欠慊於心,勿敢載也;一段落、一鉤勒之不軌於法度,勿敢襲也;一聲音、一點畫之不協於正韵,勿敢書也。
山居寂寥,日點一蓺以課子弟,而非敢以此問世也;間有好事者有所許可,輒手錄數則以去,鄉先生見之者,必曰:「諸選之美者畢集,其缺者無不備,而譌者無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宜付之剞劂,以公之於世。」余兩人默然相視良久,曰:「唯唯!弗敢當!弗敢當!誠若先生言,抑亦何敢自私。」退而輯平日之所課業者若干首,付諸梓人,以請政於海內君子云。
康熙戊寅仲冬山陰 吳 乘權楚材、大職調侯 氏題於尺木堂。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大意是: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2.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这几句告诫人们不能因为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这是《兰亭集序》里的一句话。“夫”,句首发语词。“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整句的意思就是“人与人交往,俯仰间就如同一生”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出自《兰亭集序》,固:本来、当然;齐:把……看作相等;虚诞:虚妄荒诞的话;妄作:妄造、胡说。意思是: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标签:#古文观止简介#古文观止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