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大全》简介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大全简介
    0
    作者:佚名
    查阅:164

    1.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还隔一层手!

    2.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比喻讲话、写文章只一味罗列条款而无实际内容。 读书笔记

    3.拔出萝卜带出泥

    4.县官不如现管
    指官再大也比不上具体掌管事务的人有实权,典故。
    《济公全传》一七五回:“皇上他没我大,大凡县官不如现管,我要放窦永衡,皇上他管不了我。”

    5.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
    出门看天气好坏,进门看人的脸色如何。指受制于人,要察言观色,看人家的脸色说话行事。 内容来自
    杜鹏程《保卫延安》叁章:“拿我来说吧,十四岁上就给人家熬活,一熬就熬了十叁年!那真是把嵴梁骨压弓啦!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

    标签:#俗语大全简介#俗语大全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