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简介
李飞飞,女,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 ,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长,AI4ALL联合创始人及主席,Twitter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 ,加拿大风险投资机构Radical Ventures科学合伙人。
李飞飞于1999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后赴西藏研究一年藏药;2000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机系助理教授;2007年至2009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2009年加入斯坦福大学;2012年晋升为斯坦福大学终身职的副教授;2012年至2016年担任斯坦福大学W.M.凯克学院学者;2013年至2018年担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2017年至2018年在学术休假期间担任Google副总裁,并担任Google Cloud AI/ML首席科学家 ;2019年担任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合主任 ;202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5年4月10日,李飞飞领衔的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
李飞飞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计算机视觉、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和大数据分析
李飞飞于1999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后赴西藏研究一年藏药;2000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机系助理教授;2007年至2009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2009年加入斯坦福大学;2012年晋升为斯坦福大学终身职的副教授;2012年至2016年担任斯坦福大学W.M.凯克学院学者;2013年至2018年担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2017年至2018年在学术休假期间担任Google副总裁,并担任Google Cloud AI/ML首席科学家 ;2019年担任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合主任 ;202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5年4月10日,李飞飞领衔的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
李飞飞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计算机视觉、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和大数据分析
1.要解开视觉之谜,并不仅仅是理解“人类如何看见事物”这么简单。视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关于颜色或形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在更大级别上进行数字运算的问题。视觉研究是对人类认知中一个核心现象的探索。视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身份和独特性的基础,无论是在生物学上、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化层面。研究视觉是通往我们体验最基础层面的旅程。很多时候,“所见即所知”,因此,了解我们如何看见,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2.这些基本机制复制1,000亿次,产生10的1T次方个速结时,就会出现奇迹。物质转化为心智,引发爱、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欢笑,更不用说科学、艺术、音乐和数学等创造能力。
3.无论是写实或概念的呈现,感性或具有政治意味,艺术都利用了数亿年来辛苦的演化,透过个醴的眼晴,也就是感知,获得解读世界的纯粹喜税。
4.乐观的结果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未来可能是光明的,但不能守株待兔,前行之路尚不明确,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5.老师的话虽然让我震惊,但并没有让我气馁。相反,这些话强化了我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无论周围有什么障碍,都要奋力超越现实,构想出更加广阔的未来。现在我不仅想看得更远,还想走得更远。如果说数学和科学这类领域是属于男生的游戏,那又怎样,学习毕竟不是球赛,他们无法阻止我在这里上场参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赢。
《我看见的世界》简介
《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北极星,并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更多)
标签:#李飞飞简介#李飞飞介绍#李飞飞资料